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9-15
阳泉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2025年)
一、基本概况
阳泉市博物馆成立于2019年2月24日,是一所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隶属于阳泉市文化和旅游局。现有“关山烟云——阳泉古代历史文化展”“百年巨变——阳泉近现代历史展”“妙像梵容——阳泉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展”“一眼千年——阳泉宋金元生活展”“北方砂都——平定砂器专题展”五个基本陈列,还设有“煤的故事——煤炭文化专题展”和“文邦笔墨——古代晋籍书画名家作品展”两个主题展览,共展出展品1000余件,类别包括陶瓷器、铜器、文书档案、石刻等。除此之外,阳泉市博物馆还设有专门的临展空间,根据馆藏特色和实际需要,推出和引进各类临时展览,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阳泉市博物馆是阳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立以来,市博物馆严抓管理,加强整体队伍建设;积极交流,继续充实展览;不断创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会各界对博物馆的各项职能有了更多需求和更高标准的背景下,市博物馆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能力,不断完善自身职能,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为促进优秀文化传播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阳泉市博物馆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市博物馆需要抓住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期,确立指导思想,制定好规划,明确未来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坚持依法建馆、“以物为本”、“以人为本”和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把握机遇,不断开创阳泉市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博物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实现博物馆又好又快协调发展为主线,依据《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遵循博物馆工作的发展规律,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不断完善博物馆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娱乐等职能,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发展原则
坚持依法建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基础,以《博物馆条例》为核心,加强博物馆的法制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博物馆保护法规体系。
坚持“以物为本”。文物是博物馆展览的基础,博物馆陈列展览主要通过文物来进行宣传教育。首先要加强对文物的科学研究,深入挖掘文物内涵,突出展览文物的核心地位;其次要明确文物展览的主题,寻找文物个体和文物组合的特点,使展览更加科学合理;还要追求层次变化,多维度立体展示,要运用各类辅助展品和科技手段,丰富陈列展览的方式,配合文物进行展陈。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以人为本”原则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合理利用文物的基础上提升博物馆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各项公共服务措施,不断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改革创新。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符合现代博物馆的运作发展规律,给博物馆带来新的活力。
四、发展目标
至2025年,基本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现代化,形成与经济快速发展、市民文化需求显著增加相匹配的局面,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将阳泉市博物馆打造成为物质文化传承的平台、对外宣传推广的窗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
(一)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博物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科学高效的博物馆工作体制机制,使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在更加协调有效的体制下顺利开展。
(二)显著改善陈列区、儿童区、休息区、残疾人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高效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组织服务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或人才引进计划,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将博物馆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和考核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工作人员队伍的良性健康发展。培养出一批中青年文博专业人才和领导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博物馆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四)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教育平台作用,利用好文物、历史故事的宣传和教育优势,加强和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合作,发挥文物和历史故事在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国家统一、培养广大民众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方面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快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丰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五)大力加强文创建设,通过利用各类科研资源和宣传手段,长期挖掘馆藏藏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形成属于博物馆自己的文创理念和文创特点,形成自己完整的文创IP体系。
(六)利用馆藏文物特色、文创标志、地域文化等元素加强博物馆的形象品牌推广,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显著提高博物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五、发展任务
(一)加强藏品征集和管理
立足本地出土文物和历史遗存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的文物收藏管理规划,通过多种征集渠道,加大文物的征集力度,不断丰富馆藏,提高藏品的质量。完善文物的征集、登记、建档、保护、修复等程序,筹建科学的藏品管理系统,全面实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建设,加强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立足馆藏文物,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专题精品展览,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和社区体验式活动,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参与到博物馆展览和各类活动中来,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
2.加强对外交流,深化与各地博物馆、事业单位、文保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合作制度和馆际交流模式,既要努力增加自办展览,又要从市场出发,从公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引进优质的专题性临时展览,传播地方文化。
3.加强文创产品的开发。从博物馆馆藏、地方文化遗存、地方文化特色等角度进行挖掘,以此为基础制定阳泉市博物馆的文创设计规划,和社会各界进行合作,研发自己的文创产品,最终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发经营自己的文化产业,增加博物馆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创造社会效益。
4.利用现有科研资源,引进高素质人才,成立学术研究部门,加强学术研究力量。从馆藏文物、地域文化等角度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建立研究专项,通过文章发表和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公众的认可度,加深博物馆和地域文化的内涵,在文化学术层面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1.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文博管理人才队伍。做好人才培训规划,组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以上博物馆以及中国博物馆协会等相关机构举办的培训班,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做好馆内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使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有效组织和管理博物馆的各项工作。
2.在实施馆内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包括学术研究型人才、文物管理人才、陈列展览人才、宣传教育型人才等,逐步优化馆内的人才结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博人才队伍,提高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博物馆科研能力
一方面要健全博物馆科研组织体系,充分利用科研部门的资源,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博物馆科研能力建设,加强博物馆基础理论和发展战略研究,不断创新,为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博物馆藏品科技保护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国家有关博物馆基础信息管理利用要求,加快博物馆信息化进程。加强博物馆网络资源体系建设,搭建博物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不断提高博物馆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从而由内及外、循序渐进,从根本上逐步提升博物馆的科研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推进依法管理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办法和建筑、设施、安保等规章制度。加强博物馆法规、标准等的制定、施行和宣传推广,监督博物馆相关法规、标准等的落实情况。同时完善博物馆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二)保障经费投入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寻求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机制,不断增加博物馆的投入。进一步明确市政府提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将博物馆,免费开放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博物馆稳定的经费来源和增长。
(三)加大宣传力度
博物馆需要走近社区、走近生活,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利用好广播、电视、出版物、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方式,加大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使博物馆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博物馆在公众心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使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促进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